我院为首例ldquoDBS脑起搏器
年10月31日,在我院副院长张文建以及北京大学附属航天医学院、神经外科尹丰博士的共同协作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DBS脑起搏器”手术,在我市尚属首例。术中电极位置精准,测试效果良好,患者僵硬、震颤症状得到明显控制。
DBS手术分为电极置入和开机神经调控两部分,电极植入后产生微毁损效应,因此不能立即给脑起搏器开机。通常在术后一个月左右,待电极植入微毁损效应(脑起搏器的刺激电极植入脑内之后,会对周围的细胞产生刺激,从而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引起“毁损术”)消失,患者身体状态良好,医生才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为患者开机。
年11月30日,患者医院进行了首次开机调试。据悉,郭阿姨早已过古稀之年,72岁高龄的她八年前就莫名出现肢体震颤,长期的四肢震颤、僵直症状导致郭阿姨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料,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为自己和家人也增添了巨大负担。但开机后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症状明显改善,让家人再次看到了希望。张院长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了首次开机需设定的初始参数,以及开机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嘱咐患者未来将根据病情进一步调节参数。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重大成效。相信未来,我院将继续开展该项技术,为更多的帕金森病(PD)患者和家庭带来福音,让更多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又称脑深部电刺激器(DBS),它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通过核磁、CT等高精密设备在大脑设定靶点后,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脑起搏器具有微创有效,可调可控的优点,已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
脑起搏器适合以下三类患者:
1.服用左旋多巴
曾经有效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
2.药物疗效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的
3.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
专家介绍
尹丰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调控中心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医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青年人才奖。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西雅图瑞典医疗中心进修功能神经外科。擅长:功能神经外科: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核团毁损,细胞移植,脑深部电刺激);顽固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癌痛)的外科治疗;扭转痉挛等肌张力障碍疾病的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等。
张文建
主任医师,副院长
脑科中心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92医院进修显微神经外科。医院研修颅底神经外科。在晋东南地区率先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颅内颅底肿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脑干肿瘤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搭桥手术、支架植入及先天性脑脊髓疾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开展上述手术余例。开展了微创治疗脑出血,抢救了无数急危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表中华级及省级医学论文20多篇,其中一篇获长治市科技论文一等奖。被收编中华优秀论文库。
线上咨询、问诊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晋医院抖音,你- 上一篇文章: 赣南医学院专升本声明及考试复习大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