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对谈录中风病防治与康复2

时间:2021-7-20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中风发病后,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刘昭纯:中风是一种较急较重的病症,治疗需要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在家中或工作场所发病,一般都需要送到一个医疗机构。但较长途转送对病情不利,耽误治疗时间。因此,应选定一个较近的医疗地点,避免按级反复转送,力争就地就近治疗。

运送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头部震动;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除口腔内的痰液或呕吐物;仰卧时应使头位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误吸而引起窒息;

李万斌:由于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个不同的类型,所以在治疗上也各有不同。

其中出血性中风的一般性治疗包括:患者必须绝对卧床,避免用力、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等,以防止再次出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窒息;要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保持正确体位与体位变换,以防止褥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目前临床救治的医疗手段很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降压、脱水,止血,或开颅、微创、引流等救治措施。

缺血性中风除了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正确体位与体位变换等一般性治疗外,临床常常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抗凝、脱水、溶栓,或介入机械取栓,重建血管再通等方法。

中风生命抢救回来以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康复治疗?

刘昭纯:中风生命抢救回来以后,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了,等着慢慢恢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进行康复治疗?甚至有些人认为中风后的康复治疗是多余的,属于过度治疗。

李万斌:诚然,中风病是一个急危重病,急性期的抢救十分重要。但就目前临床来看,当生命抢救回来之后,接下来的康复治疗更加复杂,而且需要更大的毅力和耐心。

这是因为,高致残率是中风的一大特征,最常发生的功能障碍有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中风的临床治疗只能是救命,是应急的治疗;而恢复或者改善患者的功能需要康复治疗。

这种康复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左右。

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作用是什么?

刘昭纯:就目前临床来看,最佳方案还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内服中西医药物,外用针灸、推拿、理疗、康复功能训练等。

其中,康复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又有好多种,有训练肢体运动的,训练语言的,训练吞咽功能的……。

李万斌:这些训练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是随便活动一下胳膊腿就行的。中风患者生命状态稳定后,身体机能几乎都是不完整的,这时候患者应该怎么躺,怎么坐,肢体怎么摆放,某些部位弯曲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有规定的。这些规定动作做好以后,可以帮助患者预防日后出现功能障碍,不至于落下残疾,并可减少并发症。

刘昭纯:举个例子来说吧。中风患者最容易出现半身不遂,即半边身体不能运动。在治疗早期,治疗师会协助患者进行适宜的被动活动训练(帮助患者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持肢体的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肢体肌肉张力的增加,进一步引发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

再比如,在中风早期有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此时通过口颜舌面操训练、进食体位及进食食物的性状选择、冰刺激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

总之,就是要让腿能够走路,手能够拿东西,嘴巴能说话,还要能吃饭。

中风后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最好?

李万斌:越早越好。

中风病的急性期,特别是发病后的最初几天,患者多有脑水肿,并可能伴有昏迷、高烧,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搏等尚不稳定,病情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应以临床抢救为主。虽然康复治疗措施应尽早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从另一个角度说,只要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脉搏等稳定,就应该尽早介入康复治疗。

刘昭纯: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如褥疮、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疼痛等;二是为将来积极主动地康复训练做好准备。

中风后常常出现发烧,其原因是什么?

李万斌:最常见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因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引起的发热。是神经源性的,体温多在39--40℃,甚至更高,多持续不退,发病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多见于脑出血穿破脑室,或脑干出血间脑受损者。预后不良。

二是因感染引起的发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还有褥疮感染等。

刘昭纯:另外还有吸收热和脱水热。

吸收热是因为出血性中风会有大量的血细胞被破坏,在吸收时会引起反应热。大多在病后3--5天出现,体温37.5--38.5℃左右,可持续1--2周而自然缓解。

脱水热是因为应用大量脱水剂或补水不足,脑组织脱水所致。补充液体后可恢复。

中风常见的后遗症有哪些?是否必然会留下这么多后遗症?

李万斌:中风病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有关统计证明,中风后幸存者中约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残占40%。常见的后遗症主要有6大类:

第一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的程度与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和部位有关。轻者仅表现为上下肢软弱无力、活动不灵活,重者则表现为完全性瘫痪。也有的表现为单瘫或四肢瘫。

其次是感觉障碍。多表现为深浅感觉的减退或丧失,也有的表现为感觉过敏或异常感觉,有时出现剧烈疼痛。

再次是语言障碍:包括构音障碍和失语症。构音障碍就是不能正常发音,多因口唇、软腭、舌、咽喉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麻痹和协调功能障碍所致;失语症就是语言的理解能力障碍和表达能力障碍。语言的理解能力障碍就是听不懂正常的语言,又称感觉性失语,或接受性失语;表达能力障碍又称运动性失语,能够听得懂正常的语言,但自己说不出来。

第四是吞咽功能障碍:不能吞咽,或进食时发生呛咳。

第五是认知功能障碍:包括精神、情志方面的异常,以及失认证、失用证等。诸如痴呆、抑郁、焦虑,以及疾病失认等。

第六是排泄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闭、便秘,或大小便失禁等。

刘昭纯:中风之后必然会留下残疾吗?中风之后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自理吗?这几乎是所有病人和病人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都属于康复医学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最有优势。只要早期介入,通过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绝大多数中风患者都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自理,而且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也就是说,虽然在理论上讲中风后常常留下这些个后遗症,但事实上绝大多数通过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又可以避免。

有些患者锻炼的很认真,也很刻苦,但最终还是形成偏瘫步态,这是怎么回事?

李万斌:这是由于训练方法不当造成的。

中风患者意识恢复后,最关心的就是身体机能恢复。这时候,“加强锻炼,避免留下后遗症”,几乎是每位患者和家属都在考虑的事。但康复训练必须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

刘昭纯:我还是想以偏瘫为例说明一下。偏瘫患者的不正确的训练方法会加重下肢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时间一长,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患侧肢体“加长”,抬离地面困难。最后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并且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回落到身体前方。这就是“划圈”步态,也是偏瘫患者所特有的步态。如果在发病早期即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严格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像这类偏瘫步态大多都能够避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y/1302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