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高度警惕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症深静脉血

时间:2021-2-25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78933.html

深静脉血栓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多为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发现双腿明显的不等粗,一侧小腿或大腿逐渐的增粗、肿胀,伴有疼痛,局部皮肤发热,颜色正常或暗红,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此病好发于下肢,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患者患病后易造成肢体病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栓性深静脉炎只有10%~17%的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它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疾病就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主要死亡原因是猝死、右心衰竭、复发性肺栓塞和慢性肺动脉高压。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危险因素及主要原因

1、血液的高凝状态

2、血流缓慢

3、血管壁的损伤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数年龄较大,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及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往往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恢复。

4、高血压脑出血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主要原因包括:

  ①部分人行颅脑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手术治疗时脑部可大量释放高凝物质,会使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②患者剧烈呕吐、不能进食,而且发病后为降低颅内压,经常需要大量应用脱水剂、利尿剂,容易造成脱水,导致血液处于高黏滞状态;

  ③有的出现昏迷或肢体不能活动、长期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患者经常没有疼痛的感觉,使偏瘫一侧肢体的采血、输液次数明显增多,容易造成血管壁损伤,会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另外,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经常有感觉障碍,即使出现深静脉血栓,也感觉不到疼痛。这就需要对患者的情况仔细观察、密切监测,以尽早发现、治疗深静脉血栓,使患者早日康复。

二、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肢体疼痛:如患者有髂腰部或股三角区胀痛,则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小腿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轻度胀痛,常被忽略;若发生股青肿、股白肿时,患肢呈剧烈疼痛。

下肢肿胀:患肢肿胀的范围与血栓部位有关,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仅有小腿肿胀和压痛。

浅静脉改变: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下肢广泛性肿胀,同时伴有广泛性浅静脉怒张或曲张,股青肿时患肢更为严重且广泛。

血栓后遗症:患者在长久站立或行走后肢体产生沉重、坠胀、易疲劳感,在平卧休息或将患肢抬高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肢长期处于淤血状态,可发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改变,如皮肤弹性差、失去光泽、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甚至小腿皮肤溃烂经久不愈。

 三、发生深静脉血栓后的护理

急性期嘱患者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尽可能采用患肢远端浅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一般患肢只作为溶栓药物给药途径,不作其他药物输入)。

严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压突然增高致血栓脱落。

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

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饮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测量大腿周径,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皮肤颜色、温度变化。

预防并发症: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多漱口、多饮水,大便干结者可用开塞露通便,定时翻身,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赞赏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y/1228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