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成功治疗脑
病史简介
患者:男,54岁,因“左侧肢体麻痹不利伴神志不清1天”入院,急诊CT检查提示“脑桥出血破入脑室”,急诊以“原发性脑干出血”收入重症监护病房。
入院查体:血压/95mmHg,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GCS=1+T+2,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5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CT:小脑、脑干后部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及两侧侧脑室后角。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体积=π/6×长×宽×层面数×层厚)约为20ml(图1)。
图1.入院CT检查示桥脑出血,血肿约20ml。
入院时因病情危重,暂予保守对症治疗。至入院第3天,病情尚稳定,家属希望手术再请神经外科立体定向组会诊,会诊意见认为可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并告知手术风险及预后等。家属经协商后决定手术,于入院第4天在全麻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图2,视频1)。
视频1:术前体检图2.术前CT,血肿大小基本同术前。
手术计划:CT三维图像评估血肿长轴,入颅点选择右枕下中线旁,靶点距离长轴最远端10mm(图3)。
图3.立体定向手术计划。
术中所见(视频2):术中抽出血肿约15ml并血肿腔灌洗。术后动态复查CT评估血肿残余量及脑室扩张情况(图4,图5),分别于术后第1、3天予3万单位尿激酶灌注溶血。术后第4天复查CT示血肿排空满意,脑室无扩张(图6),予拔管引流管并暂停镇静药。随后患者呼之能应,点头或摇头配合,右侧肢体遵嘱能动,术后第11天转回普通病房,术后2周病情稳定(视频3),转康复治疗。
视频2:术中抽吸视频3:术后2周的录像图4.术后当天复查CT,示血肿明显缩小。
图5.术后第二天复查CT,示血肿进一步减少。
图6.术后第4天CT,显示血肿排空良好,脑室大小正常。
精彩点评
原发性脑干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多数与高血压病有关,占所有颅内出血的5-10%,其中桥脑出血约占90%。具有发病急、迅速恶化、并发症多、预后差等临床特点,病死率约30-90%。
原发性脑干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有两方面:
(1)血肿挤压造成的扭曲、撕裂、移位等原发性损伤;
(2)脑脊液循环受阻、血肿分解代谢产物毒性所致的脑干水肿、缺血、颅内高压等继发性损伤。
国内报道80例脑干出血的保守结果:血肿量5.1~10ml病死率76%,大于10ml的7例全部死亡。理论上清除血肿有益于减轻脑干的继发性损害,但是缺乏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据,Fewel等人发表于年的综述分析了9个关于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措施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行手术清除并无获益。鉴于出血部位特殊,手术难度、风险极大,成功率低。既往研究认为手术的治疗价值有限,总体倾向于保守治疗。
李浩等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发现,保守与手术的死亡率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小血肿组的死亡率低于大血肿组,大血肿组的手术死亡率(18.2%)则明显低于保守(75.0%),两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学者分析认为,既往的研究在病例选择上存在明显偏倚,病情重、出血量大的病例常选择手术,而病情轻、出血量小的病例则多选择保守,从而得出保守治疗较手术治疗预后好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精准外科(立体定向、导航)、显微外科、神经内镜等微创技术的提高,许多学者尝试用各种方法降低脑干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医院李国平等对21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清除血肿,无手术相关的死亡。术后11例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改善,5例症状加重持续昏迷,5例死亡。术后随访6~18个月,9例生活基本自理,7例长期卧床。Hara等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病人,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手术组18例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保守组19例。于发病后3个月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手术组72.2%明显改善(13/18),而保守组仅有42.1%(8/19),并且手术组的肢体偏瘫情况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a等认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能显著改善原发性桥脑出血的预后。
立体定向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1)术前精准设计穿刺路径,避开脑干重要传导束和核团,损伤最小;
(2)三维评估血肿空间形态,沿血肿长轴排空与引流,清除效率高;
(3)同样也能兼顾解除脑积水及颅内高压;
(4)与开颅显微手术或内镜比较,更加微创、且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本例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采用无伪影固定钉,CT后颅窝结构显示清晰,路径设计精准,术后第4天神志转清,效果明显。
原发性脑干出血常常病情危重,手术耐受性差,死亡率高。采用微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外科治疗是值得研究的方向。基于立体定向技术的特点,我们认为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手术指征:
(1)血肿量5ml以上且偏向一侧或脑干背侧;
(2)有明显的意识障碍或进行性加重;
(3)破入脑室、伴有脑脊液循环受阻;
(4)家属有强烈的手术意愿。
禁忌症:
(1)意识障碍与神经受损体征较轻者;
(2)双瞳散大,血压下降、心跳不稳定等脑干功能衰竭征象者;
(3)其它不宜手术的情况。
近年来,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对脑干、丘脑等深部复杂性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技术,优化穿刺点及工作通道,特别对有些不规则形状的出血采用双通道多靶点技术,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已成功治疗好多例重症脑干出血病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总结。随着精准、微创技术的发展,原发性脑干出血由过去的保守治疗占主导,将逐渐向保守、手术治疗综合应用,并朝向个体化治疗的方向发展。
张建民主任
刘凤强教授
浙江大医院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TakeuchiS,SuzukiG,TakasatoY,etal.Prognosticfactorsinpatientswithprimarybrainstemhemorrhage.ClinNeurolNeurosurg.Jun;(6):-5.
JangJH,SongYG,KimYZ.Predictorsof30-daymortalityand90-dayfunctionalrecoveryafterprimarypontinehemorrhage.JKoreanMedSci,,26(1):-.
陈立华,魏群,徐如祥等,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12(5):-.
曹雄彬匡良洪宫丽等,8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与预后分析,卒中与神经疾病,21(1):43-45
NishizakiT,IkedaN,NakanoS,etal.Factorsdeterminingtheout
- 上一篇文章: 澄医快讯外一科成功抢救一名脑干出血患
- 下一篇文章: 红星调查丨一个三轮车主车祸45小时后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