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免疫性疾病考点解析

时间:2019-7-21来源: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教程进行了大幅度精简(>80%),原因:

  1.多数内容可考性不强。

  2.SLE和类风关——风湿免疫系统。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发生机制

  ——免疫耐受性的中止和破坏。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二)类型及特点

  ①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②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胶原病或结缔组织病(累及全身)。

  

  

  1.系统性红斑狼疮

  A.基本病变——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

  B.特异性改变——狼疮细胞。

  C.活动期病变——纤维素样坏死为主。

  D.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有IgG、IgM及C3的沉积,形成颗粒或团块状的荧光带即“狼疮带”——有诊断意义。

  E.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型最常见。晚期可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滑膜炎。

  3.口眼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泪腺免疫损伤。

  

  4.炎性肌病

  (1)皮肌炎:在肌束的周边有少量萎缩的肌纤维,在小血管周围及周围结缔组织有炎细胞浸润。

  (2)多发性肌炎。

  (3)包涵体肌炎:肌细胞内有空泡含有淀粉样沉积物,周围有嗜碱性颗粒。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5.系统性硬化——全身多器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主要累及皮肤。

  A.皮肤——真皮水肿、真皮中胶原纤维明显增加。

  B.消化道管壁进行性萎缩和纤维化。

  C.肾脏肾叶间小动脉内膜黏液样变性,伴内皮细胞增生及随后的管壁纤维化,引起管腔明显狭窄。

  D.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二、免疫缺陷病

  ①原发性/先天性——与遗传有关,婴幼儿;

  ②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更常见。

  

  

  三、器官和骨髓移植

  (一)移植排斥反应及发生机制

  免疫损伤——针对移植物中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

  供者与受者HLA的差异程度决定了排斥反应的轻重。

  

  (二)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肾脏为例)

  1.超急性排斥反应

  2.急性排斥反应

  3.慢性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特征——广泛分布的急性小动脉炎、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性坏死。

  2.急性排斥反应——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或以血管炎为特征。

  3.慢性排斥反应——突出病变: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严重狭窄——肾缺血——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

  

  

  (三)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排斥反应。

  A.肝小胆管破坏——黄疸;

  B.肠道黏膜溃疡——血性腹泻;

  C.皮肤损害——斑丘疹。

  

  

  1.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狼疮带是指带状免疫荧光出现于

  A.关节滑膜内

  B.血管壁

  C.肾小球基底膜

  D.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E.表皮棘细胞层

  『正确答案』D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病变特点是

  A.浆液性炎

  B.肉芽肿性炎

  C.化脓性炎

  D.慢性增生性炎

  E.纤维素性炎

  『正确答案』D

  3.慢性排斥反应的基本病变是

  A.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B.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C.血管内膜纤维化

  D.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形成

  E.动脉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C

过关必备:仅需把证拿回家-执业医师考前最强考前冲刺班来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y/1073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