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90岁没有任何脑血管病顶尖脑病专家
时间:2016-12-13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次
高龄父母均无任何脑血管病,顶尖脑病专家是咋做的?为人父母、为人子女都应该好好看看……“我父亲96岁,母亲86岁,两个人都没有脑血管病,是我防病教育的‘试验田’。”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锋(下图),是我国神经介入治疗方面的开拓性人物、全国政协委员,曾因救治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享誉世界。作为著名的脑病专家,多年来,凌锋教授外出给各地居民讲脑部健康时,总会自豪的提到,她的父母没有任何脑血管疾病!一方面,凌锋把一些新的健康理念知识告诉父母,供他们参考;同时,她也从父母那里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养生经验与大家分享。这不,她把父母在脑血管病防治和保健上的几点宝贵经验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1吃喝第一要饮食要清淡,种类必多样!防治脑血管病的饮食要点:先吃水果后吃饭,每天一顿全素餐,1斤奶,1个蛋,3种果,限盐少油多蔬菜,粗粮细粮交替吃。凌锋外出讲课的这些饮食宝典,凌锋的父母背得滚瓜烂熟,也体现在了餐桌上:黄色的煮玉米、绿色的煮毛豆、橙色的蒸南瓜、白色的蒸山药、紫色的蒸紫薯,还有红烧鲫鱼、凉拌野菜、蘑菇炖鸡等,每顿都是“彩虹食品”。“简单但丰富”是餐桌上的特色,每天必备的就是上述的“杂粮筐”,另外还有各种蔬菜、蒸鱼或炖鱼,早晚多配“八宝稀饭”(大米、小米、燕麦、薏米、莲子、花生、核桃、绿豆、红豆等十几种杂粮搭配制成)。有意思的是,在凌锋的爸爸刘轩亭家吃饭,完全是自助餐,每人面前一个餐盘、一双筷子和一碗粥,各种菜按需自取。这种做法很西式,看起来不够方便,因为有别于中国人传统的进食习惯,得用公筷夹到各自的餐盘里,而且要多洗几个碗。但这样的做法是十分卫生,不仅能防止家人之间各种口腔细菌的交叉感染,预防相应的传染性疾病,还能保证不污染和浪费食物。2科学运动第二要年轻时做加法,年老时做减法! 防治脑血管病的运动要点:每天至少运动1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的适宜心率=-年龄。凌锋说,她历来提倡老百姓掌握的这些运动常识,两位老人也坚持身体力行。在运动方面,刘轩亭(上图)每天的“老三样”运动是散步、游泳、打保龄球。50岁时,刘轩亭开始练跑步,一开始跑上一二百米就气喘吁吁跑不动了,经过几天身体适应后,后来一次就能跑11公里,状态最好的时候能从北京五棵松体育馆跑到复兴门桥,然后再折回来!但现在年纪有些大了又开始做“减法运动”,开始改为散步,每天能走5千步到一万步。“他们都喜欢游泳,还能下海。”凌锋说,父亲60岁时才学会游泳,之后一天都没落下,现在也从开始的游一两千米改为每天游三四百米,“他们有意识地下调了运动量,不让自己太累,每天游个三百米左右就行了。保证运动就打止,从不逞强”。3心态平衡第三要拿得起放得下,生气不超5分钟!防治脑血管病的养心要点:生气、着急、激动、过度疲劳,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病风险陡增!保持好心态就是一副好药。刘轩亭生气总是提醒自己不超过5分钟,他说,做人要坦坦荡荡,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可别让脑子的负担太重了!事情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凌锋说,两位老人平时从不乱吃药,凌锋的父亲偶尔失眠,但从不吃安眠药,“晚上没睡好,白天再补上”。注意休息,充足睡眠,不过于疲劳,对于脑血管病的防治也十分重要。4戒烟限酒第四要烟不碰,酒少喝防治脑血管病请戒烟限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戒烟是最经济的预防方式。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建议一天喝啤酒不超过一罐(约毫升),喝红酒不超过2两,白酒最多1两。凌锋的父亲特别反感家人吸烟,甚至闻到一丝烟味都难受。90岁时,刘轩亭曾经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书写了四大页《我的养生保健观》,其中写道,“我家也有几个烟鬼,危害着家人和社会的健康,我是忧心忡忡,他们的健康我也十分忧虑。如果他们不戒烟,我是死不瞑目!”5常常要健脑多看报勤思考,脑常用更灵敏!凌锋说,九十多岁的父母清晰的思路、精确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的记忆力,受益于常年的阅读习惯。“现在看书根本记不住多少,但是看书时脑神经在运动,大脑在思考,就是在锻炼脑力,目的就达到了。”刘轩亭说,他每天必看三份报纸。他看报不是随便翻一翻,而是每条新闻逐字逐句地看,有感兴趣或实用的信息还会摘抄下来或做个小评论。“原先是把报纸里面的养生方法抄到小本子上,现在先进了,我们直接把它们敲到电脑里,分门别类,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借鉴学习应用,效果很好。”相关阅读1脑血管病致残率高预防胜于治疗凌锋教授指出,脑血管病在中国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原因,不仅如此,其致残率也很高。大量资料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经抢救存活者中,大部分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讲话不清、智力减退等。另外,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做好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25大危险因素可防可控“三高”酿祸根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性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1倍。另外,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5∶1。可干预的五大危险因素如下:1.高血压。研究发现,成功治疗高血压能减少40%的脑卒中风险。2.糖尿病。3.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的危险来自血液中“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4.心脏病。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跳动,随着年龄增长,它可能会以一种很快的、不规律的节律跳动,称作房颤。快速房颤时,血凝块随时可能从心脏壁上脱落,顺血流栓塞在脑部血管。房颤的病人约有4%-18%患有脑卒中。5.吸烟。项措施请牢记做好一定少发病、不发病!如果已经患上脑血管病,需要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减少复发,降低致残率。以下10条预防措施要牢记。1.定期量血压。2.每年查血脂。3.保持好心态。4.不要太劳累。5.饮食要清淡。6.忌烟和限酒。7.大便常通畅。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8.换季要注意。防寒避暑,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而发生意外。9.站立不能急。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须缓慢,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发生意外。10.运动要适量。4“时间就是大脑”半夜发病,也必须马上就医 脑血管病非常凶险,在治疗时,“时间就是大脑”,早发现能在很大程度上挽救大脑,减少死亡、致残。什么症状表示脑血管病的发作?脑部不同部位的病变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一旦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就应迅速就医,即使是半夜发生,也要马上就医: 1、头晕(眩晕):天旋地转的感觉,感觉房子快倒、看不清人和物、自己也站不稳或者等。常提示小脑、脑干、内耳有病变,或者也有可能是颈椎病,导致了椎动脉供血不足。 2、眼前突然出现黑蒙:突然一下子眼前一片漆黑,看东西看不见。 3、肢体或者面部的活动无力:行走困难,身体失去平衡,多为一侧肢体没劲、发麻,端东西可能会掉,比如摔杯子摔碗,拿筷子夹菜夹不稳,身体失去平衡,走路不稳等等。常提示大脑半球运动区和语言中枢有病变,如大脑半球的出血、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脑半球病变。 4、说话不清:说话发音困难,说不清楚,无法表达等。常提示大脑语言中枢有病变,包括出血、缺血,或其他。 5、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多为一种突发的“爆裂”样剧烈头痛,或伴有抽搐,或伴有昏迷、嗜睡等。多提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凡是脑部的疾病,在家救治基本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分钟形成血肿,6小时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病死病残率越高。在脑出血6小时内超早期清除血肿,就可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减轻水肿和缺氧,有效保护残存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记住健康顺口溜,推行“计划”为让大家更好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凌锋教授还教给了大家一首健康生活顺口溜: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习惯好,查体早,全面分析到,适度干预好。此外,她还希望大家推行“一二一计划”,即:日行一万步,出入两平衡,健康一辈子。60岁以上每年一定要体检高危人群要防止“三高”酿成的心脑血管病:降血糖、降血压、调血脂。60岁以上要每年查体,重点项目为:血液化验、血压检查、心脑血管超声,超声筛查有问题后可进而进行CT扫描、核磁共振(MRI)检查,或血管造影等。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 上一篇文章: 医患之间逗人冷笑话
- 下一篇文章: 别着急,体表的青筋有话对你说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