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病重没钱治,留下157字遗书

时间:2024/9/15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一直以为,人生而畏死,是一种本性。

小时候,看到影视剧中江姐、刘胡兰那样,敢于牺牲生命的革命烈士,就会无比的敬佩。

我常常会想,如果换做自己,会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注定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懦弱,就像没有人会相信,在贫穷面前,原来生命是如此之重。

重到有人放弃它,可能只需要薄薄的一张纸。

前两天,无意中看到一个新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并不是人到中年就喜欢多愁善感,而是这件事看上去很普通又真实,可能就是你、我、他都曾有过的经历。

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留下一页字的“遗书”,失踪了。

她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其中有怎样的内情呢。

5月17日,杭州留下西湖派出所接到报案,报案人称自己的婆婆失踪了,还留下了一封遗书。

在此之前,家人已经找了7个小时。

派出所很重视,组织了包括民警、社区人员在内三十多人,冒雨在附近山上展开了搜寻。

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中午,三个多小时的搜寻都没有发现老人的踪迹。

直到一位民警无意间发现,两三米之外的树丛中,好像有什么晃了一下。

他连忙跑过去,才找到坐在泥地里的老人。

老人眼睛肿胀,左右手腕有不少的割伤,其中一只手上还系着口罩,可能是用来包扎伤口。

胳膊上、衣服上的血迹已经干了。

面对民警的询问,萎靡不堪的老人一声不吭。

直到女儿跑上来叫妈妈,她才喃喃的说着“对不起女儿,对不起女儿!”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猜测,老人是不是因为家庭矛盾想不开,是婆媳关系不好,或者是儿女不孝顺?

七十多岁,还算不上是老迈的年纪,如果不是心灰意冷到绝望,谁会走这一步。

就在有人准备祭起道德大旗,对她的家人进行讨伐时,事情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

通过老人留下的遗书,我们知道了事情的起因,虽没有遭遇亲情的伤害,真相却更让人心酸。

在她留下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家庭曾经的幸福。

有老伴陪着携手余生,有孝顺的儿女,儿媳妇和女婿也待她很好,有两个可爱的孙子和外孙、外孙女。

儿女双全、母慈子孝,这是多少家庭羡慕不已的场景。

可是一场疾病,就把他们的幸福打回了原形。

看得出,老人想努力的活着,因为她说“我也不愿这么做……我也天天在坚持”。

在潦草的文字里面,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七十多岁老人,对世界的无限眷恋。

这份眷恋来自于家人给她的爱。

“宝贝女儿、儿子,辛苦你们了,为妈妈付出这么大代价,为我花了不少心。你们都是优秀的好孩子。”

她也提到“女婿带她去玩了那么多风景区,是独一无二的好女婿、好儿媳。”

《论语·泰伯》中有过这样的话。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她留给世界“最后”的话,想必不用再顾及什么长辈的脸面、世俗的看法,也不需要担心被人嚼了舌根。

她口中的好,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好。

而这一切的好,我想都是老人传递给孩子的财富。

他们是外地人,为了治病,辗转来到杭州,租住在附近。

其实,如果有足够的钱,老人何尝不想多尝试一下,一个微小的机会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巨大的希望。

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你的善良,孩子反馈的就是温暖;你的恶劣,孩子会加倍还给予你。

医院,给人家添麻烦害了别人,就坚决要求出院。

她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把一家人拖垮,想给孩子们减轻压力,才有了轻生的做法。

这是多么善良的一位老太太,她像是我们身边很多的妈妈、奶奶一样,一辈子为了孩子活着,连死亡都是如此。

临走还不忘嘱咐孩子们:不要难过,不要流泪,学会坚强。

因为:幸福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她不是不想活着,可是却为了孩子们能更好的活着,选择牺牲自己。

这是一个母亲的伟大,却是孩子们的悲哀。

这几天,有一个消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

“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暴涨10倍以上,全网断货。”

据了解,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而这个病,需要终身治疗。

换句话说,它会伴随病人的一辈子。

而这个药,目前国内只有天津一家药企在生产。

原先片一瓶的药,售价是86块钱。

可现在的价格涨幅之大,已经到了大多数病人无法承受的地步。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4月20日查询到,为数不多在售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30片/瓶和片/瓶两种规格,单片价格均在8元以上。

三天以后,片/瓶的价格就超过了0块钱。

重点在于,这样的高价还不容易买到。

是不是很像疫情期间口罩、酒精的疯狂。

几年前,一部《我不是药神》让我们看到生命在疾病、资本和贫穷面前,是怎样的不堪一击。

而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里,还在陆续上演。

药企解释说,30片/瓶和片/瓶的老版药,无法纳入医保已停产,新版7片/瓶的药,目前仅有浙江、广西、医院进行了采购。

新旧药物的交替出现了断层,才导致药价的暴涨。

而据查询,这家药企生产的新版醋酸氢化可的松为7片/板,采购价为69元/板。

也就是说,每片药物的价格将近10元,与涨价后0元每瓶(粒)实际上价格一致。

还记得《我不是药神》里那位演技炸裂的老奶奶吗?

她说,我们就是想活着,这有什么错啊。

为了活着,他们把家吃垮了。为了活着,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平淡的看待死亡,他们想努力的求生,有什么错呢?

或许错就错在,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不得不去面对而已。

有人可以飞美国、欧洲,医院,最棒的医生。

有人却不得不为了廉价的“三两三”碎银,就去直面命运的悲凉。

医院,也曾发生过让人泪目的一幕。

视频里,一位老父亲坐在凳子上,旁边跪着他的儿子,两人不停争论。

父亲想放弃治疗,儿子苦苦哀求想再试试。

能听得出来,老父亲不想再花钱,给孩子增添负担。

这个场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无数次的上演。

这就是现实,它能触动你、感染你,激发你,也能让你陷入无能为力的绝望。

人活着很难,在疾病、意外、出身、竞争中,拼尽全力去求得一个能够掌握命运的机会。

有人一餐能吃掉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有人却为了几千块钱的医药费,去衡量生死。

这对生活来说,不是一种讽刺,而是莫名的悲哀。

不能主宰命运,就可能要去承受它给予的痛。

我曾经写过一篇白血病女孩余艳的故事。

这个7岁的小姑娘,从小被父母遗弃,一个贫穷的男人捡到并收养了她,父女俩相依为命生活在这个偏僻的山村。

可是白血病的袭来,让他们陷入了绝境。

靠着二三亩的土地,手工编的工艺品,又能挣到几个钱呢。

懂事的孩子不想再拖累爱她的养父,她在一张纸上,歪歪扭扭写下了“我自愿放弃治疗”几个字,跟着爸爸回到了山村。

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天堂的张望》,感动了无数人。

纪录片《我的白大褂》里也播出过一个病人,同样的遭遇,同样无奈的选择。

76岁的老人因医院,经详细检查,医生认为手术风险很大,即便侥幸活下来,植物人的可能性很大。

医生询问女儿的意见,可是女儿不敢下决定。

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更糟糕的是,老人还没有医保,这意味着他们可能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女儿找来弟弟商量,医生也再次查看拍的片子,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治疗办法。

经过对病人CT的精细分析,医生觉得还有希望,只不过治疗很耗钱,至少要抢救两周,醒来后也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

病人苏醒的几率在百分之十到三十,前提是家庭经济条件要能够支撑的住。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考验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无数个面临着同样选择的病患与家属。

求生与放弃,可能就是简单的一两个字,却沉重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有人说,医院是见证人性与身不由己最多的地方。

就像纪录片里医生说的话,很多病人不是没法治,是没钱治。

《我不是药神》里,药贩子张长林说的很现实:“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姐弟俩在听到医生讲完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高额的费用后,他们还是选择了放弃。

如果父亲和孩子交换位置,他会不会不顾一切的去救孩子?

只是假设终究是假设,亲情还是要败给现实。

如果不为金钱而担忧,谁不愿意为亲人去搏一点生的机会,哪怕是多一天,也全了这一世的缘分。

我们无法去责备他们的选择,只因我们大都是同样的境遇。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曾说过:“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后,离去的人有了永远的解脱,而活着的人却要背负余生的折磨。

那位70多岁的老太太,想着用离开,给爱自己的家人,减轻生活的负担。

却不曾想过,他们将要承担的东西,远远要比金钱更加的沉重,重到可能无法对自己说一句原谅。

这或许就是普通人的无奈吧。

生要经历现实的摧残,死也要留下永久的伤痕,时间也抹不掉,一想到就痛到不行。

有些无奈,我们躲不开、遮不住。

就像在急救室、重症监护室的病床旁,医生问起:你怎么决定?

一边是高额的医药费,一边是其他需要抚养或赡养的其他家人。

怎么选,都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x/1562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