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米特约机器人辅助脑出血穿刺引流10

时间:2021-11-16来源:疾病表现 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睿米特约报道

第42期

神外前沿讯,在第九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会前线上学术周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专题上,中国医院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中心韩帅博士主讲了《机器人辅助下的人工智能诊疗》,分享中国医院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人工智能诊疗,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脓肿抽吸、立体定向脑活检、帕金森DBS、辅助激光定位、机器人辅助激光引导脑室造瘘术、机器人把持内镜等。

韩帅博士介绍,现在手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很热门,我们把硬件跟软件结合,做科研转化和选择病种时,最适合人工智能诊疗的疾病还是脑出血,其原因是脑出血数据很大、难度相对较低、只需要CT平扫数据;还有社会效益上,脑出血人工智能适合于推广等。我们探索脑出血人工智能诊疗,最终目标通过软件指导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以下是本次讲课中“血肿穿刺引流“内容(经演讲者本人审核并授权神外前沿发布)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先保守

有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科采用保守治疗,也不做手术,尤其是这个病例,这也是我们应用手术机器人辅助的首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

1.患者3个月前脑出血,当时没有做手术,行保守治疗。

2.3个月后,术前CT显示血肿已经液化,但仍有占位效应。增强核磁提示:血肿液化周边增强,垂体瘤,顺便清除血肿;患者有语言障碍,说话启动困难,语速很缓慢。

3.术前靶点设计,穿刺路径规划,术前软件预估血肿量为15ml。

4.术前做了验证点验证,正好穿刺到靶点位置,精度在0.5mm以内。

5.专用骨钻破骨和烫硬膜电凝:睿米公司配备了一套专用的破骨钻头,打出来的骨孔有方向的,骨孔很小,把引流管插进去之后严丝合缝;专用的烫硬膜电凝头是钝的,不会刺破皮层表面血管,不会造成出血。

6.术中一共15ml的血性液体,与术前预估完全一致。

7.微小切口0.5cm,术后3天出院。

8.术后1天CT显示:血肿腔完全消失,患者术后语速增快,表达流畅;术后两周左右患者步伐轻盈。

脑干出血

对于脑干出血手术,手术机器人的优势非常大。上述图片为术前、术后2天、术后引流6天,复查CT,血肿基本消失。脑干出血打尿激酶时,浓度可以稍微大一些,这个区域很有限,把浓度提高一点,对血肿引出效果更好。

血肿破出脑表

这种病例更适合机器人手术,可选择血肿破出脑表部位做穿刺入颅点,对脑组织造成零损伤,效果非常好。

患者术前左侧肢体完全癫痫,术后12h左侧上肢恢复活动;术前肌力Ⅰ级,术后24h,左侧下肢开始恢复活动。

多发出血

出血量非常大,也能用机器人做多个通道的血肿引流。

男55岁,多发血肿60ml,患者术前用过抗凝药,当时状态非常差,GCS为3分患者。

下了两个引流管,左右各下一个。

术后18天

术后半年恢复很好。

基底节出血术后5天效果

枕叶出血术后3天引流效果

半卵圆中心出血术后3天效果

这类型出血是非常适合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如果用手摇钻或者12毫米电钻,一般都是垂直于骨面钻,一旦垂直于骨面钻,很难走长轴,因为皮层往下不很深的情况下引流管时,引流管进了颅骨后,经过颅骨内板时往往被阻碍,而引流管刚性不足,往往会转向,看似很好穿,实际上并不好穿,但用机器人把持,钻出有方向的骨孔,术后能达到很好的血肿清除效果。

枕叶出血术后4天效果

这类型患者以前没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时,血肿腔和脑室各放一个引流管;有了手术机器人之后,能精准沿着血肿长轴做引流。

术前:枕叶梭形血肿破入脑室。术后第一天:血肿开始逐渐消失,脑室额角血肿开始减少;术后第四天:后部血肿消失,脑室血肿也消失。

血肿从出血原发部位破入脑室,如果置管合适,血怎么流进去也会原路返流回来,置一根管就够了,这样可以减少损伤及感染。

术后6天效果

患者是名医生,出血之后,左侧肢体完全瘫痪,很沮丧;术后两天血完全消失了;复查DTI传导束没有损坏,出院两周恢复了活动。

术后10天效果

1、建立通道:出血点-血肿-最后点

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最大意义是建立通道:通过建立通道,把颅内出血转化成了腹腔内出血;腹腔内出血相对危险低,但颅内出血可能造成了颅高压、脑疝,故建立通道之后,可以把颅内有限空间无限放大化。

其次,脑出血从原发出血点到形成血肿,理想状态下,血肿引流会一点点减少,还会回到一个点,最后回到这个点,不一定是出血点,可能是血肿的重心,也可能预判到血肿慢慢消失,会停留在某一点,这样引流管的开口放在预判最后点上,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2、压力差脑脊液的利用

首先在立体定向脑血肿穿刺引流过程中,要利用好脑脊液。做立体定向DBS的医生一般不喜欢脑脊液流失,一旦脑脊液流失电极可能偏移;但脑出血正好相反,血肿引流,两三天以后,如果引得特别干净,脑脊液就会流出来,挂在血肿腔壁上血块也会被冲出来,治疗非常彻底。

植入引流管后,不需要很快用全量的甘露醇,可以半量或者不用,巧妙利用颅内外,主要是血肿腔和颅外压力差,促进排空血肿,血块经常成条状的往外排出。

3、长轴引血表面张力

其次有长轴引血,其实巧妙利用引流管表面张力,像树叶表面露水,液体的表面张力有粘附性,血肿更粘,引流管更适合引导血肿排出。

专家点评

中国医院吴安华教授:机器人辅助手术现在只是个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将来神经外科医生会越来越依赖机器人辅助进行手术,而且机器人辅助手术也会越来越智能。今天大家介绍了非常好的案例和经验,相信国内机器人辅助手术也会做得越来越好。

医院于炎冰教授:今天这样线上的会议,大家经验分享,对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各抒己见,非常难能可贵。人工智能走到今天,还在逐步发展。我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共同提高,让我们手术机器人,这一智能化工具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特别是在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以及肿瘤、血管病、外伤、脑出血等多方面应用,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工智能将给我们提供杀手锏,让医生有了这样一个工具,最终让病人受益。

演讲者简介

韩帅,中国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中心负责人。擅长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曾作为术者完成了东北地区首例神经外科机器人(国产)辅助下手术,东北地区首例机器人(国产)辅助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辽宁地区首例机器人(国产)辅助颅内血肿、脓肿抽吸术,辽宁省首例机器人(国产)辅助帕金森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国内首创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手术结合,开发出脑出血智能诊疗软件指导脑出血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被新华社等国内知名媒体报道。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颅底及面侧深区穿刺诊疗机器人实用系统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为用户委员会常委。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颅底及面侧深区穿刺诊疗机器人工程和产品化”项目,参与国自然青年基金。擅长学科交叉创新应用,包括手术机器人相关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诊疗与3D打印的医学应用等方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国家核心期刊1篇,授权国家专利4项。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支持机构

睿米特约

《睿米特约》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制作,报道本领域最新前沿进展,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

qq.

转载注明  http://www.pbczw.com/jbbx/1356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脑干出血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