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茹眩晕工作室信息43创伤
北京中西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创伤源性眩晕头晕
眩晕和头晕是头部创伤常见症状。外伤,手术,运动是常见的创伤原因。创伤可以损害内耳结构,也可以损害颅内结构。创伤源性眩晕可见于外周源性创伤性眩晕和中枢源性创伤性眩晕。早期创伤后眩晕(创伤后24小时)主要见于以下情况:创伤后良性位置性眩晕约占57%,迷路震荡约占19%,外周淋巴漏约占4.8%,中枢性前庭损伤(4.8%)。晚期创伤后眩晕(创伤后3周-3月)主要见于以下情况:创伤后梅尼埃病约占19%,颈源性损害约占27%,耳石器官损害约占25%。大约29%的病人表现为两种以上的混合性损害。
创伤源性眩晕和头晕类型和常见疾病
创伤源性眩晕和头晕可分成两大主要类型:外周源性和中枢源性,有时两者合并出现。
创伤源性眩晕头晕常见疾病
创伤源性眩晕头晕常见疾病如下,外伤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1.外周源性创伤性眩晕头晕:
创伤后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创伤后BPPV是继发性BPPV的一种,是头部创伤后最常见的外周性创伤性眩晕原因。约占所有BPPV的10-20%。其中20-25%为双侧BPPV但通常不对称,约2/3为PC-BPPV,约1/3为LC-BPPV。从创伤到发生BPPV的间隔大约数天至数周不等,外伤史是诊断创伤后BPPV的重要依据。
创伤性迷路衰竭(TraumaticLabyrinthineFailure)。创伤性迷路衰竭通常由颞骨岩部骨折造成。颞骨岩部骨折常见3种类型:(1)沿颞骨岩部纵轴骨折,很常见约占80%。可造成中耳损伤以及耳部出血。(2)沿颞骨岩部横轴骨折,较少见约占20%。前庭耳蜗损害多见,有时累及面神经。(3)混合性骨折,纵向骨折加上横向骨折。可产生严重的迷路功能损害,导致迷路衰竭。
迷路挫伤时,X光等检查一般不能发现骨折,但是病人有外伤史,持续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大约2-3周逐步减退。病史和病程有助于诊断。
迷路震荡(LabyrinthineConcussion)。这个术语与脑震荡同义,用于定义创伤外力作用于骨迷路后对膜迷路的震荡,是一种非特异性损伤。因此迷路震荡是定义一个综合征,而不是明确定义一种特异性损伤。头部外伤可对前庭终末器官造成急剧直接影响,发生迷路震荡,引发急性眩晕发作,典型表现为听力丧失,头晕,耳鸣。
创伤性外周淋巴瘘(TraumaticPerilymphaticFistulas,TPF)。创伤形成外周淋巴瘘可能涉及几种机制:(1)创伤可导致颞骨骨折,耳膜破裂,外淋巴进入中耳。(2)头外伤造成中耳压力剧增,中耳压力变化导致圆窗和/或卵圆窗的缺陷,或罕见的蹬骨踏板向内耳脱位,(3)外周淋巴间隙的压力性传播,可造成气迷路,或导致上半规管裂。(4)耳咽管气体压力和血液供应异常也引发中耳压力变化。特点是压力变化诱发的眩晕发作。
上半规管闭合不全(SuperiorCanalDehiscence,SCD)。首先由Minor于详细描述(Minoretal.)。正常骨迷路只有两个开口:圆窗和卵圆窗。复盖上半规管的骨层中断出现裂口时,称作上半规管闭合不全(SCD),使骨迷路出现第三个开口。上半规管的骨层闭合不全或出现裂口可见于先天性发育不良,胆脂瘤或者感染造成对骨质的侵蚀,外伤造成的骨折。当骨折造成分隔内耳和外耳的骨质或膜破裂,形成外周淋巴瘘。因此SCD也作为创伤性外周淋巴瘘的一种变异出现。先天性骨缺损多见于上半规管,当骨缺损很轻微时通常没有症状,常于一次轻度头部撞击使薄弱部位裂口明显而第一次发作,不少病人可能至中年才发病,是一个引起发作性眩晕的病因,临床时有发生,且常常被忽视。
气压性眩晕(AlternobaricVertigo)。是一种特殊性损伤造成的眩晕。病因主要见于下列情况:(1)减压过程造成的快速急剧中耳压力变化引发。(2)常见于潜水员的减压过程中,或飞行员与航空人员的飞行过程中。
耳石性眩晕(OtolithicVertigo),也称作椭圆囊球囊损伤。外伤造成耳石松动。由于两侧耳石质量不等,造成崭时性空间定向障碍(Brandtetal.)。创伤后头晕病人水平半规管功能正常者并不意味着前庭功能正常,可能存在孤立性耳石器官功能障碍。可通过肌源性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检测发现耳石功能状态,cVEMP可检测球囊功能,oVEMP可检测椭圆囊功能。创伤性耳石性眩晕可能比原先估计的多。
创伤后梅尼埃病(PosttraumaticMénière’sDisease)。创伤后MD与原发性MD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约占晚期创伤性眩晕的20%。通常发生在创伤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属于后期创伤性眩晕。临床症状可见发作性眩晕,患耳有闷胀压力感伴耳鸣,波动性低频听力损失。75%病人前庭功能检测出现异常,其中60%为中枢性异常可能与急性创伤引发的脑震荡或累及内耳之外的结构有关。
中枢源性创伤性眩晕头晕:
脑损伤性眩晕(BrainTraumaticVertigo)。主要来自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1)以脑干和小脑外伤性损害为主,也可伤及丘脑和皮层,如挫伤,出血等可以造成中枢性损伤性眩晕。(2)脑血管外伤性损害,如造成椎基底动脉动脉夹层,出血或梗死等也可以造成中枢性损伤性眩晕。临床症状取决于损害部位。损害部位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中枢性损害体征,例如眼震,共济失调,躯体平衡障碍等。
创伤后前庭型偏头痛(PosttraumaticVestibularMigraine)。创伤后偏头痛样头痛伴不同程度的头晕在轻度脑和颈外伤后很常见:在轻度脑创伤损害中可达41%。创伤后VM病人常主诉旋转性和摇滚样的眩晕,来回摆动的震荡感,漂浮或醉汉样的感觉,有时与原发性VM难于区别。随常有恶心和运动性敏感,但缺乏原发性内耳疾患的依据。常在脑震荡后的数天至数周出现这些症状,但创伤严重程度与偏头痛相关性差,无法依据创伤严重程度对是否出现偏头痛预测。个人和家庭的偏头痛病史可能是更好的预测指标。
轻度创伤性脑损害(mildTraumaticBrainInjury,mTBI)。美国每年约一百八十万人发生创伤性脑损害(TBI)导致一半以上死亡率和大量致残率,是年发生率达5‰的常见神经疾患。Glasgo昏迷指数(GlasgoComaScore,GCS),意识丧失(LossofConsciousness,LOC)和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是三项监测TBI的指标。可根据GCS,LOC和ICP将TBI的严重程度分级:轻度TBI(mTBI),中度TBI和重度TBI(表9-1)。mTBI为TBI的大多数约占80%,中度TBI和重度TBI分别各占10%。可借助随意性视-眼动系统检查从电生理层面检测其皮层和皮层下高级功能状态,应对mTBI诊断面对的挑战。
脑震荡后综合征(Post-ConcussionSyndrome,PCS)。表现为生理,知觉,行为,情绪几方面的综合症状:例如头痛,记忆困难,头晕,敏感易怒。这些症状在mTBI之后持续存在,也普遍存在于其他损伤之后。研究发现,脑震荡的严重度和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似乎与持续性PCS症状之间的关联不大。PCS更多存在于无脑影像学异常的患者,借助随意性视-眼动系统检查可于从电生理层面检测皮层和皮层下高级功能状态。
脑震荡后头晕(Post-ConcussionDizziness)。通常为一种翻滚或摇摆的感觉,漂浮的头晕感,醉酒的感觉,或头动时失衡加重的感觉。较常见于创伤后VM。颈源性眩晕,焦虑性头晕。还见于上述几种混合存在的情况,因应对能力差而加重。许多病人的头晕或为持续性的或为时好时坏的。
注:关于创伤性眩晕头晕的诊断与处理可参考眩晕诊治一书第9章。
参考文献:
田军茹.眩晕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我院脑外科成功开展了显微镜下脑干出血手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